电磁炉精确测温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电磁炉精确测温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1-07-22 * 浏览 : 0

  电磁炉作为现代厨具的新成员,自有它独特的一面,现代的电磁炉如果单纯来从它的控制原理来讲的话,也可以说是属于数码产品的一类,众所周知,现代的电磁炉不仅仅只是具有加热的功能了,它还具有很多自动功能,比如说:自动保温、自动烧开水、自动煮饭、还有非常适合南方人喜欢的自动煲汤等功能。所有这些自动功能的实现,是根据什么条件来实现的呢?这就是我要和大家共同来讨论的一个课题“电磁炉的精确测温与控温技术”以及今后此技术的发展方向。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磁炉的内部控制组件,电磁炉内部基本上可分为两部分来构成,即:一部分是将市电电压转换成频率约为20KHz~40KHz的高频电压,并将此电压送给电磁炉的用于能量交换的一个电子组件“线圈”的模拟电路部分,这一部分就是电磁炉的“加热系统”;另一部分就是电磁炉的控制部分“微电脑处理器”,也是我们常说的“单片机”。现代电磁炉,这两者缺一不可,“加热系统”输出功率的大小,以及何时开始加热,何时停止加热等都受“单片机”的实时控制,另外,“单片机”还具备检测整个“加热系统”的工作状态的功能,有针对性的对电磁炉进行保护,这当然又是另外一个课题了,这里暂不作讨论。精确测温与控温技术的实现,实际上就是靠“单片机”根据炊具表面的温度的大小来控制“加热系统”改变输出功率的大小和控制加热的时间来达到自动烹饪的目的。
 
  现代的测温技术主要分两方面,一是“遥测”,即温度传感器(也叫温度探头)与被测物有一定的距离,通过测量红外线或其它对温度敏感的不可见光线或射线的变化的物理量来作为判断被测物体的温度;另一方面是直接测量,即温度传感器与被测物体直接接确,通过热的传导原理来直接测得被测物体的实际温度。下面我们主要以直接测量为主来阐述一下电磁炉的精确测温技术;如何样才能做到精确的测温呢?根据现代电磁炉测温的基本原理,笔者从以下这六个方面入手来分析。

  一是从结构上来分析,要保证温度传感器能正确测量到被测物体的温度,也就是温度传感器要能够紧紧贴住被测物体最能够反映温度变化的那个部位,但作为电磁炉的测温技术,在结构上来说,要做好这一点,存在很大的困难,电磁炉是一个用来煮饭,烧菜的厨具,其必然和水是分不开的,电磁炉的内部是电子部件,最忌讳的是电磁炉内部的电子部件沾染水份而造成内部的电路短路以致烧坏。所以若想在保证在电磁炉在内部不可能进水的情况下,让电磁炉内部的温度传感器直接来测量锅具的温度,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我们聪明的工程师们还是想出了种种办法来解决这些矛盾,比如把温度传感器和锅具做在一起,中间通过连接线从电磁炉的侧面与电磁炉内部电路相连接,又比如在电磁炉表面陶瓷板的中间挖一个孔,让温度传感器从孔中间伸出来直接接确锅具来测量锅具的温度,等等!这些方法确实能够解决测量温度的精确性,提高烹饪的质量,达到完善电磁炉的自动功能的目的。但这些方法都有它必然的局限性,象第一种方法,必须要使用与之相配套的专用的锅具才能达到良好的烹饪效果,而且这种电磁炉的锅具或电磁炉本身会携带一根与电磁炉或是锅具相连接的传感器连线,使用时必须将连线插好,这给用户的操作多少会带来一些不方便的地方,再一个用户清洁锅具或电磁炉时也不是很方便,若传感器连接线的插头沾了水分,不但会影响测温的精度,还会使插头连接处产生污垢及氧化而接确不良,也会影响测温的精度,当然也不是说这种方法完全不可用,假如用这种方法来做电磁电饭煲,专用来煮饭,也许是很有前途的呢。第二种方法也可以很好解决测温的精度问题,但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是不方便用户清洁电磁炉,和电磁炉内部容易进水或油等,影响电磁炉的稳定性和缩短电磁炉的使用寿命。现在市场上普遍使用的电磁炉都是内藏式温度传感器来检测锅具的温度,这个传感器也是非直接接触锅具的,其中间是通过陶瓷面板后再测量锅具的温度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方便,易于生产,能用于电磁炉加热的任何锅具,从外观上是看不到传感器的,因此也适合用户的清洁保养与使用,缺点是不能及时测到锅具的温度,如果锅具的底部变形后,会导致测温的精度大大降低。